农历十月十一日,恭逢憨山大师圆寂日。
憨山大师(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明神宗万宗元年,大师游历四方,来到五台山,沉醉其中,遂以“憨山”自号。从这以后,他的名与字反而不如晚年的这个名号传播的远,人们都习惯地称他作“憨山大师”!
大师虽是禅门宗匠,但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极力倡导禅净一致,尤致意于华严;主张禅净双修,倡导儒、道、释三教融合。大师中兴曹溪,后圆寂于南华寺,留下不坏金身。
憨山大师在世的最后一年
1623年,憨山大师78岁,这一年,是憨山大师在世的最后一年,我们仍旧可以从憨山大师晚年的点滴琐碎之中,去看到一代大禅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何看待弟子,如何看待众生。
这一年春天,由于憨山大师自知时日不久,春天开始就不断在讲法说戒,包括大乘起信论、唯识、楞严经。
这最后的一年,老人家依旧早课晚课没断过。除去夜晚短暂休息,剩下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弟子们的授课和答疑解惑上,甚至比过去更精勤,希望将更多的慈雨普录留给大众。
这期间,白天还会有络绎不绝的访客、要领高层,大师还要安排时间见面。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秋天的八月。
一天,讲经会客结束后,大师突然和旁边的侍者说道:“当年佛陀弘法,也非常看重时节因缘,若机缘、时机都变去了,再如何想办法弘法都不行了,这一生的事情也快做完了,我也快要回去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旁边的侍者都以为大师想回庐山,并未放心上,等之后师父圆寂,才恍然大悟:这个时候师父已经在提前预告大家了。
憨山大师依旧保持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就这样到重阳过后,一天,在写完《山居诗》后,他在给弟子的书信又写到:“我这位老人其实非常懒于写字,但一想到一口气不来,假如现在不多写一点,又得作为来生的账。自己一辈子写过那么多文字,现在看起来,的确是我曾辜负过太多众生的恩情。”
这就是憨山大师,哪怕留下了如此恢宏的智慧著作,哪怕在当时支撑起了整个时代的正法支柱,哪怕已经名满中土,却依旧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位平凡的老者,却依旧认为自己是为报众生的恩,而写下这些作品。在当时动乱不安的明末,多少人因憨山大师的著作和文字,讲经说法,从而找回本心,得入善门。
山居偶成(四首)
万峰深处独跏趺,
历历虚明一念孤;
身似寒空挂明月,
唯余清影落江湖。
百年世事空华里,
一片身心水月间;
独许万山深密处,
昼长趺坐掩松关。
滚滚红尘世路长,
不知何事走他乡;
回头日望家山远,
满目空云带夕阳。
夜深独坐事枯禅,
拨尽寒灰火不然;
忽听楼头钟磬发,
一声清韵满霜天。
...
到了冬十月,来自匡山的弟子也到曹溪拜访师父,大家见到久违的师父非常高兴。有弟子希望憨山大师写首自赞诗,激励弟子们用功学习。
自赞诗
威威堂堂,澄澄湛湛。
不设城府,全无厓岸。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流落今事门头,不出威音那畔。
无论为俗为僧,肩头不离扁担。
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
不入大冶红炉,谁知他是铁汉。
只待弥勒下生,方了者重公案。
十月初三,俗家弟子吏部侍郎萧公入山拜访。大师给他作了法语二则,诗三首。这也是憨山大师在世的最后一次动笔。
十月初六,萧公要下山了,大师特地在他临走,嘱咐他:“你要好好为社稷众生着想,前途好好保重。”
萧公问:“师父啊,我们何时再能见面?”
大师说:“山僧老矣,四大将离。我俩再见之时,当是在龙华会上。”之后道别。
我们看到一代大禅师,对自己的俗家弟子的最后箴言。大师没有让他升官发财,没有让他贵高权重,更没有说玄妙法语,只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可以平平实实,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本分,能够真正发起大愿,做一个为国为民,为社稷服务的好官。
十月初八,憨山大师身体突然示现微疾,大众非常担心。大师看到大家焦急,简单说到:“老人劳倦,并非是病。”
第二天,侍者端药,憨山大师拒绝服用,说:“我都要走了,药有什么用?”
侍者见状,心中悲闷,于是请问:“师父啊,你要是走了,有什么嘱咐没有?”
憨山大师听闻后,立即斥责到:“你都跟在我旁边那么多年,如今还是这等见解,汝等当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切实念佛。”
侍者又说:“假如师父你不示一言,我们后世弟子怎么遵行?”
憨山大师说:‘金口所宣,尚成故纸,我言何用?’表示不留任何一句一言。
这是憨山大师对自己侍者的最后嘱咐,虽没有留任何法语、偈子,但法又何止语句?一动一行,皆是法幢。一棒一喝,皆可破疑。
当时十月十二,正好是憨山大师生日。僧俗各界弟子都赶来给师父贺寿。所以许多人都提前来到南华寺,许多人都不知道此时的憨山大师,已经即将离世。
十月十日晚,憨山大师多次叫侍者,扶自己去沐浴。
十月十一日,上午的时候,憨山大师还在接待来客。到了中午,憨山大师就叫侍者取来净水漱口,之后说:“今日乃截断葛藤。”
于是再次沐浴更衣,然后静坐在房中,担忧的弟子们自动围绕在一旁念佛。憨山大师看到大家悲急交切,说出了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汝等勿得惊惶,当依佛制,不得披麻服孝,勿得悲哭,一心念佛。”
就这样到下午三点,憨山大师端坐而逝,这天夜晚,整个南华寺白光冲天,群鸟悲鸣,弟子们身穿素服,都在哭泣,声音撼动山谷。
就这样停放过了三天,遗体依旧面皙唇红,手脚绵软,就像入了禅定一样,看不出逝相。
至此,明朝一代大禅师,就此辞世。
排版:嘉灵
审核:嘉禾
(转载自网络)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