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
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就是不使人太过安逸,尽量使他劳苦,永远不能安逸下来,没有机会思想,也不敢思想,这就是用反的一面。
——《论语别裁》
最好自己多做劳动。你说,那我多拜几次佛,那还不算劳动啊?多做一点为大家、为别人应该做的劳苦的事,劳其筋骨的事情。这个道理,就是古人的一句话:“劳者善心生”,一个人适当地劳役,慢慢就引起善心。所以孔子也说过,“小人闲居为不善”,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悠闲到极点,一天坐在那里叫做修行,实际上变成了不好,就是“小人闲居为不善”,反是糟了。所以,这个时候,重点就是告诉你,要做很深的“忏悔”,同时要做一切的“苦役”,自己拿苦头给自己吃。
——《禅秘要法讲座》
“必有事焉”,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这句话很重要。孟子经常讲修养的道理,就是“必有事焉”,人修道、养气、做工夫随时随地要有这个念头,好像总惦记着“欠人家的债没有还”、“跟人家约会没有去”那么重要,心里头随时做工夫到这个样子,你一定成功。譬如念佛,心中无佛,你念得再好也没有用,这叫做有口无心,所以要“必有事焉”,心中有此事,恭恭敬敬,才叫做修行。
所以,不要随便放空了,随便放空了,这是孔子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人闲了,乱七八糟觉得很无聊,就想些办法来玩了,心无所寄托就很无聊,想办法来做坏事。因此劳者善身心,修行的道理就是心中“必有事焉”,一天到晚忙得很。有些朋友、有些同学一天到晚讲空话、空谈,做空事的时间特别多,叫他办事,“噢,我很忙!”这就是“小人闲居为不善”,这个心境能够找出来,把自己检查出来,就可以修行了。
——《般若正观略讲》
凡人在静时,心内思想反而繁乱,此是大家所曾体认过的,一般人最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老年人最怕孤独,感到人生没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对于学儒、学佛、学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种享受,故能甘于寂寞,乐于清静。这是对静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数修养高深的人能达到此种境界。
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净寂寞中发动,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一切静坐参禅的入静境界,然此静的境界,得来不易。
武术是人体在运动,不过虽是外动而内心反易得静,以此求静境,也同样得到殊途同归的妙用,利用这个动静相应的道理而发明武术。凡人身体在劳动时,思绪反而不会紊乱,亦即有所寄托,若体不活动,无所事事,呆然不动,则反比死还难受,要不胡思妄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闲居为不善。”足见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关联互动影响的作用。
——《太极拳与道功》
排版、校对:嘉灵
审核:嘉禾
(文章转载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公众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