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就南怀瑾先生的文化教育思想做一些探索。主要分成几个部分来谈第一是政教合一,第二是文化教育,第三是推广儿童读经,接下来是人格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当然还谈到生活教育,最后会谈到人性的问题。这是有次序的大方向,涵盖面相当广,可以看出,南老师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的老师南怀瑾先生的教育思想。老师终其一生都在弘扬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因为文化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的许多著作,如《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孟子与尽心篇》,还有其他很多著作都透露出他对人类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关于文化教育谈得最多的是《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这本书也是老师临终前几年重要的讲话。所以说老师的一生都在弘扬中国文化,一生都在关心教育,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时候,还多次讲了那么语重心长的话。

 

一、教育的历史传统

  

南老师认为最早的教育记载早于夏商周,甚至远到黄帝伏羲,中国原始的教育思想,从夏商周之前就有了。这个教育思想是帝王的思想,负责教育的不是别人,是帝王,帝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者。南老师说“中国传统,是人道与形而上的天道合一,叫作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入世与出世的合一,政教的合一。出世是内圣,入世是外用,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具体的事功贡献于社会、人类,就是圣人之用。上古的圣人伏羲、神农、黄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祖,他们一路下来,走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南老师说“到了周文王、武王之后,‘内圣外王’分开了,内圣之道就是师道,是传道的人,外用之道走入了君道。其实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君道应该是‘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的等于说君王同时是全民的领导人,也是教化之主,更是全民的大家长,所以说是政教合一的。”

 

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教合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君道”“师道”就开始慢慢分离了,对此,南老师指出“中国的教育是从我们老祖宗黄帝开始的,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谓的教育在中国来讲就是人文的教育,以人为本,需要做到“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因此中国文化分成师道、君道、臣道。君道志在治世的转轮圣王,那不是普通的领袖臣道是做个良相,辅佐圣君致力于天下太平师道的目的在于化民成俗,教化教育,超乎世俗。其实孔子、老子,包括释迦牟尼佛,甚至包括耶稣、穆罕默德这些宗教领袖,其实走的就是师道路线,他们本身都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最早并没有形成宗教。所以南老师说“中国文化有君道、师道,到了后代,师道超然独立,超过了君王和父母,这是做老师的尊严。我们中国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当作皇帝一样礼拜,把师道尊奉在君道及父母之上,师道的尊严竟达到这个程度。”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南老师也讲过,古代即使当了皇帝,碰到老师还是要行跪拜礼的,尤其是在过去科举时代,考取了状元,最重要的事就是回到家乡去拜谢恩师。

 

记得我在小时候,多多少少还能够感受得到,我们对老师是非常尊敬的,我们的父母对学校的老师也是非常恭敬的,对小学的校长更是恭敬得不得了。但是时代不断在变化,师道尊严慢慢削弱了。南老师说“以师道而言,对学生的人品的教育要负责任一辈子的。”老师可不是那么好当,对于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学生的人品道德负责一辈子。如果要复兴中国文化,重建师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人师难求

  

南老师也经常提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刚才讲‘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大家想想,我们在座的都受过教育,由幼儿园到初中、高中、大学,请问哪个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有几个是你最敬佩的?我想很少。”这里面就谈到了师道,当老师不只是教你知识,怎么样在你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怎么样能够正面影响你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人师。讲到这里,我们的老师南怀瑾先生就是非常标准的人师,他除了是经师以外,还是一位真正的人师。他不只是影响了我的一生,据我所知还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一辈子记住他,永远感念他,永远感恩他,他是这样的人,这就是“人师”。

 

三、教育的力量

  

对于文化教育的问题,南老师说“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教育。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来源就是文化教育的问题。”这是南老师的观点,我们一般会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最重要是与经济有关,或是与国防力量有关,但是以南老师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因为这是根本问题,虽然,国家的国防力量很重要,经济力量也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力量背后就是文化教育的问题。其实现在很多社会问题也都显现出来了,即使经济发展了,人格、人品、道德修养都没有提升的话,社会上自然会出现很多不良现象。

 

南老师认为,“文化教育包括新闻、出版、媒体、学校、家庭”。这个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南老师在二〇〇六年曾经应上海《文汇报》的邀请,演讲关于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问题,他提到“新闻出版业在二十一世纪,应该走文化先驱的领导路子”。南老师认为,不要小看新闻出版的引导力量。

 

四、文化教育的建立

  

那么,如何建立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南老师认为未来世界文化的合流,共同拓展人类前途,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到人类的前途。第一,透露出南老师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第二,透露出南老师对中国前途的信心,也可以看到他重视自己的国家、重视自己的文化,同时,他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未来的前途发展深具远见,他已经看到了未来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发展,必须要整理中国文化的精华,必然对未来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会的发展,目前主要是经济与科技结合,也可以说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偏向于物质方面的发展,等于是资本主义与科技的结合拼命刺激人们的欲望,长此以往,人们经常迷失在物质欲望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为了掠夺物质资源,伤害了千千万万的生命。所以,如何运用中国人文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中国的全面崛起,西方社会的思维是非常担心害怕的,为什么?他们以为中国崛起像西方崛起一样,会侵犯其他国家,因为西方历史就是如此。最早是西班牙、葡萄牙,通过海路侵犯东南亚,甚至包括印第安人的美洲土地,后来从英国去的一批人,赶杀印第安人,掠夺土地与资源。

 

清末的中国很可怜,列强对这么大的国家一口吞不下,就用小口蚕食,有的占广州,有的占上海,一人吃一块,都是侵略掠夺的思想。日本从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之后,经济、军事也强大起来了,也学着西方侵略的思想,不是蚕食,而是鲸吞了,想一下把中国吃下来。南老师认为不用担心中国的崛起,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从不会去侵犯别国,不说远的,就说近代,我们打过中越战争、中印战争,打完之后,军队全部撤回来了,对吧?不会去侵占,教训一下,一块地都没有侵占。这是中华民族的特性,“兴灭国,继绝世”。但是西方就不一样了,像美国在很多地方都有军事基地。南老师提到,中国文化必然影响未来世界人类的发展,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谈到文化教育,南老师很伤感地说现代教育已变成出卖知识的商业行为,因为受西方教育、西方思潮的影响,他说“一部著作,可以流传千古,才够得上是著作。”所以他也很感慨现在很多人随随便便就出书,南老师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对于出版著作是非常慎重的,甚至一个人一辈子只出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可以流传千古。现在出版业发达,每年出版很多新书,但没有人看,能够流传多久都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一个翻译的问题,因为西方文化进来之后,有很多翻译错误,南老师认为后果很严重。比如我们现在习惯用的“封建”,南老师说中国的“封建”与西方的“封建”是不一样的。几千年来虽然我们是帝王制度,但是我们的帝王制度不等于西方的封建社会,两者是不一样的,不能用西方的封建套用,这就是翻译的大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经济”,“经济”这个词在中国原来的意思是经纶济世,等于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而不是只限定于现在所谓的财政力量发展。这都是所谓的翻译问题,南老师认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有些人经常讲“哎呀,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很骄傲”。南老师说,中国人不能这么说的,那是西方的proud,中国人不是这样的观念,中国人说感到很自豪,而不是很骄傲,“骄傲”跟“自豪”有很大的区别,语意是不同的,不能用骄傲来代替自豪,这也是翻译的问题,也是文化教育的问题。

 

南老师也谈到白话文与文言文的问题,他说语言始终是三十年一变,现在用的白话文,我们的后代可能看不懂,现在有很多网络流行语言,我们老一辈的看不懂,这个网络语言的变化更快,十年就变得不一样了,更年轻的一代人也会看不懂现在的网络语言,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白话,它会经常变的,它会产生问题的。南老师认为假如使用文言文,就没有这个问题,不管经过几百年、几千年,只要把中国文字真正从训诂学起,从字的来源认识清楚,文言文其实没有那么艰涩,没有那么深奥,这不过是文化教育的问题…

 

五、新旧文化的交替

  

另外,南老师又讲到新旧文化交替形成的代沟。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譬如我们家庭矛盾问题、父子矛盾问题,与新旧交替是息息相关的。就我所知道像我的父辈的时代,媳妇是没有地位的,一切都要听公公婆婆的,到了我们这一代,那不一样了,公公婆婆的地位已经没有了,反过来要服侍媳妇,反要对媳妇低声下气,要看媳妇的脸色,这是我们这一代生存在新旧时代夹缝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有父子问题,也是一样,我们这一辈有很多家庭,还是沿袭过去传统的很严厉的家教,父母对子女是不苟言笑,很严厉的,但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不吃你那一套的啊,对吧?已经没那个环境了,你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他会跟你反抗,跟你抗争,有很多叛逆思想,这是过去都没有的问题。新旧交替必然面临很多问题,南老师说清末民国以来的这种变革,是中国三千年以来没有过的,把过去所有的传统文化全部推倒,完全吸收西方的思想,即使当年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也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变化。

 

针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南老师在台湾《人文世界》多次讲过青少年的思想问题,后来结集出版了《新旧的一代》(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简体字版更名为《新旧教育的变与惑》),这里面谈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包括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到现在都还存在哦,在网络上是不是有很多人羡慕西方社会?羡慕美国的民主?这里面都产生很多问题,都是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望子成龙的问题、孝和爱的问题。南老师谈到这几十年来教育文化的中空,旧的被打倒,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之后,合不合胃口还不知道。

 

六、《学记》大要

  

南老师讲过,研究文化教育必须看中国的《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谓的教育,当老师也好,办教校也好,最终目的是化民成俗,是教化,不是教育,无形中把你感化了,让你不知不觉产生变化。当一个领导人,教学为先,一直到明清还是传承这种思想,从帝王的陵庙到家族的祠堂,都在通过教化传承中国文化的思想。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成语,来自《礼记》,可以看出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第一年看你能不能把经文读懂,第三年看你是不是能够敬业乐群,所以这个教育的标准是什么?敬业乐群,就是到你手上的任何工作,你是不是非常认真、非常重视地完成,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尊敬之心。

 

现在不是流行匠人精神吗?这是日本的说法,我看了也是非常感慨,所谓匠人精神,就是中国文化讲的敬业,即使到现在都还保存着这种敬业精神。你看看我们很多的民间艺人,比如捏糖人,或者制作玉雕、制作茶壶,那都是非常敬业的精神,甚至传宗接代,传男不传女,好几代都在钻研这样一项技艺,精益求精,所以过去中国的手工制品很多都是精品啊,那真是追求极致。结果我们不懂自己的文化,跟着人家叫“匠人精神”,也是无可奈何。

 

除了敬业以外,还有乐群,与同学相处,协调合作。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懂得与别人合作,这里面问题很多啊。“五年视博习亲师”,第五年看你学得广不广,后面两个字很重要“亲师”,看你对老师是不是尊敬,看你能不能亲近老师,与老师的关系如何。第七年呢?“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看你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七年下来,才是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南老师常说以前老一辈的人不是问你读了多少书,而是问你书读通了没有。南老师是通儒释道,常用儒家解释佛家道家,用佛家道家解释儒家,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做佛家的自觉觉他,都一样啊。

 

所以南老师不只是通儒家,通佛家,通道家,他把这三家全部贯通,他还不只是通学术,还通人情世故。你别光会讲大道理,还要做到实际的人情世故与书本吻合,变成老学究那可不行,南老师本身就是非常标准的典范。“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这是讲到文化教育的目的、方向,南老师推广儿童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想把中、英、算、武、艺融合起来,培养人格完善。如果把儿童读经的重点放在唐宋诗词,那有什么用?

 

“我希望后代出很好的思想家、很好的科学家、很好的政治家,这是目的。而不是背一些唐诗宋词,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都走向这个岔路了。”所以南老师的本意是培养人才,别搞错方向了,他还说“现在到处提倡读经、办私塾,这是错误的。”注意哦!南老师讲这是错误的。“读了经什么学校也不进,科学也不知道,孩子只要会背《大学》《中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就觉得了不起了。这不得了啊!我们没有提倡这个,这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定糟糕。”注意哦!现在很多读经的私塾,不是南老师提出来的,不能搞成这样子啊,光读这些没用啊。所以南老师是非常务实的,头脑是非常清楚的。有太多家长把孩子送上这条路,南老师说“我们没有光提倡读古书啊!现在外面提倡,你们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这样搞,孩子以为自己书读得很好,其实什么都不懂。”现在这个问题好像已经显露出来了。

 

七、人格教育的重建

  

谈到人格教育,南老师说“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中国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人如果做不好,讲什么民主、科学、自由、法治、人治、德治,乃至环保、团结、和谐,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他也讲到目前整个现实社会的问题,他说现在整个社会大众没有人生观,都在随波逐流,因为没有人格教育,“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目的与价值的,有多少人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讲到人生的价值,我现在年纪大了,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话,我说人生是‘莫名其妙地生来’我们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父母也莫名其妙地生我们,然后‘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这样做一辈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吗?”但是很多人就是如此,几千万、几亿人、几十亿人就这么活着,莫名其妙地活着,无可奈何地活着,就是这样。所以南老师说“我发现现代许多人,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发了财,有的官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们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发大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人格教育包括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仁、义、智、宽、敏、惠,好像我们现在的教材并不注重这些,南老师说“今天正式告诉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学修养身心,重点在两本书,请诸位听清楚,一本是《论语别裁》,讲圣贤做人、做事的行为。另一本非常重要的是《原本大学微言》。诸位如果说对我很相信,请问《原本大学微言》读过吗?不要说读过,翻过吗?看得懂吗?要问打坐修行修养之道,《原本大学微言》开宗明义都讲到了。”南老师自己提出来的这两本书很重要,道德修养、静定修养都讲得清清楚楚。南老师也非常重视诸葛亮的《诫子书》,有一次南老师问我《诫子书》,我不会背,被南老师训了一顿。《诫子书》虽然短短几十个字,把中国文化的道德修养、静定修养全都包含在内了,静以修身是静定修养,俭以养德是道德修养,淡泊明志是道德修养,宁静致远是静定修养,始终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在转。“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都是围绕道德与静定两方面的修养,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两根大柱子。

 

南老师还谈到读书无用:“中国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这样地教育下去,很多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问题已经出现了,据我所知,现在大学生有抑郁症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多,北京最高,基本上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在座可能有两百多人吧,四分之一就是五六十人,那是很严重的问题呀,抑郁症是会想自杀的哦,这在大学里是很普遍的问题啊。我以前念大学时也想自杀,不过那时候不知道叫抑郁症。南老师讲过“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究竟想把我们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目标,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像《大学》这一篇,就确定了中国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假如我们过去没有学好的话,现在还可以补救,可以补课,所以南老师说“现在读书,就想学哪一科最好,做什么待遇比较高,有前途,这完全是商业行为,不是教育行为,那何必去读书,学技术多好。”南老师讲得很透彻,那是商业行为,不是教育啊,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个问题,不晓得还要延续多久。所以,“办教育是改变气质,不只是教学生知识”。现在我们把西方那一套搬进来,全部学的都是知识,真正的教育是耳濡目染,不管当老师也好,当父母也好,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包括整个环境统统是教育。

 

南老师常说学位不等于学问。从去年以来,我和国熙兄到各地区介绍南老师的著作,国熙兄常常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来了很多客人,南老师就跟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从西点军校毕业,有学位没学问。”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几十年后,今天的南国熙已经不是那样了,大家看他今天的讲话,有没有学问?(众答有。)南老师说“博士也只是一个学位,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真的被他说中了,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是南老师本身是做到了,常在他身边的同学们都知道,他每天深夜还在看书,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提到考试制度,南老师认为那变成祸害了。现在有很多人,赚钱了想办教育,南老师说“我劝你们不要随便办学,办学太难了。现在要开个学校很容易,大学里的博士班、硕士班,还有什么管理班,等等,都是以商业的行为来办教育,那是做生意,为了赚钱,不是办教育。”“可是你真要办的话,要牺牲自己。真正的办学校,是要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全部精神都投入进去的,就是爱一切众生,爱一切孩子,把他们看得比自己的儿女还重要。办教育、文化事业,这是给人生走的一条大路,要牺牲自我是很难的。”所以这里面提到,不要随便办教育,但我知道有很多有钱人都想办教育,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八、家庭教育的误区

  

对于家庭教育,南老师说“把孩子的教育依赖学校,绝对是个问题,自己家庭本身的教育很重要。教育的问题不要完全寄望于老师或学校,而是要寄望在自己身上,寄望在自己的家庭。”这是社会普遍的现象,把孩子全部交给老师、交给学校,我发现现在更妙的是家长交给学校,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再把他的工作交给家长,是不是这样?学生成绩不好,老师第一个要找的是家长,然后要家长陪着学生做作业,对吧?这很有意思!

 

南老师还谈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他说这是严重的错误。“我再一次跟你们讲,不要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讲爱的教育,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爱孩子爱得太多了,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来了。不能溺爱,太宠爱了就害了他。”现在很多的现象都是在溺爱、宠爱,只要把书读好,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家家都有个“四二一工程”,爷爷奶奶加上外婆外公,再加两个父母,围着一个孩子,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个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每个人都希望你好,那个压力是很大的。所以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情,这里面的教育问题非常多,现在南老师只是提出重点“我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个错误,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记了自己子女的性向与本质。做父母的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地培养与辅导孩子,让他们成人立业。如果只是一味要求读书、考试、上进,希望出人头地,是极大的错误观念。这样爱孩子,其实只会害了他们。”我身边也有非常多这样的案例,台湾有一个朋友,博士读完了,回去跟父母讲“你们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博士拿到了,我现在要去卖牛肉面。”这是真实的故事。

 

另外有一个朋友,培养他的孩子从小练钢琴,不让他出去跟小朋友玩,那个孩子练得很好,等级考试全都考过了,不晓得拿过多少奖,然后还念了艺术学院,这个爸爸还在艺术学院旁边租个房子来陪他、照顾他,这孩子也真有成就,一路得了很多奖。结果这个孩子到二十几岁艺术学院毕业了,他几经思考决定放弃音乐这条路,为什么?因为他毕业之后发现“我学会的只是技术,我没有feeling,没有感觉,没有感情,再也无法进步。”学习技术是有限的,而艺术创作是无限,必须投入感情,融入生活。

 

南老师说“我现在年纪大了,直话直讲,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不起,先请大家原谅,我这个人讲话很直爽,我认为现在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有问题。我们近一百年来,传统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发展弄迷糊了,整个国家上下近一百年来很茫然,教育也好,人生也好,没有方向了。现在是跟着利益跑,唯钱主义,有钱就好。我们居然走上这样一条路线,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无可奈何。”对呀,这都是很真实、很实际的。他说“父母全要重新受教育。现在所有的父母全要重新受教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前几年我公开讲授如何关爱孩子,就是教育父母,上课的内容都是遵循南老师的这个路线,不能有溺爱,不能有包办,爱的方法要正确。所以南老师讲,孩子有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

 

中国文化的孝道,南老师提出“父慈子孝”,是相对的,但是几千年来,这个“孝”已经被扭曲了,认为是子女单方面的服从,这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都是单方面要求子女孝,忘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好,弟弟自然爱哥哥。“后世讲孝道‘你该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说法有问题,天下的确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呢?这不是孔孟的思想,是别人借用孔孟的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这些冤枉罪受得大了。”

 

讲到家庭教育,南老师很重视母教,他认为“中国的教育,齐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个好的女性很重要。我常讲中国文化能够维系五千年,是靠家里有一个好太太、有个贤妻良母,不是靠我们男人。”所以,在家里听老婆是对的,夫妻吵架了,记住一句话“一切都是我的错”,这是女性在家庭中应有的地位。

 

那怎么样建立一个融合新旧文化的家庭,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所以,注意哦,我们不能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南老师的思想,也要注重西方的文化。“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孩子的缺点就是父母的缺点。”“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我想这句话很重要,要背下来,今天这堂课,我讲的什么话都可以忘掉,这句话不要忘,这是南老师说的,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

 

九、生活教育的缺失

  

对于生活教育的洒扫应对,现在的孩子,一方面在溺爱、包办之下,另外在升学主义的压力下,只要把书读好,失去了生活教育,不会洒扫应对。南老师是非常鼓励生活教育,包括打扫卫生,所以在座的各位,建议回家带着孩子打扫卫生,让孩子学会切菜、烧饭、摆碗筷,这些都要教。其实听过我讲课的几个家长,培养他们的孩子,从幼儿园时就会切菜了,你不用担心他会切到手,小孩子没那么笨,让他从小就学会洗碗,他洗得很高兴,小孩子做事情是很有成就感的,你别以为他不喜欢做,据我观察,他很喜欢做。所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要培养他们做家务,这非常重要。我小时候的老房子非常大,早晨必须全部扫一遍才能去上学。恒南书院的院长李慈雄博士,当年读台大的时候,主动去找南老师,南老师说“要学可以呀,我这边学费很贵的哦。”交不起学费,那怎么办?来洗厕所、洗茶杯,算作到这边学习的学费。当年那个时候我也在场啊,我们的慈雄兄怎么洗马桶,怎么洗杯子,是老师亲自教,每周时间一到,慈雄就来洗马桶,打扫卫生,当年是这么干起,这就是老师的教育,他是亲自这样去教的,非常重视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细节,比如说不插话、不插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吐痰,学会说谢谢,学会说对不起,学会敬老尊贤,怎么尊重别人,不去侵犯别人,能够体谅别人、照顾别人,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都是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教育,知识的范围是有限的,学完之后丢掉就不用了,而生活教育是一辈子的大事,目前中国整个家庭教育中非常缺乏这一方面。

 

谈到人性的问题、善恶的问题,就牵扯到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建议各位最好多看南老师的著作,今天就不展开讲了。我希望我的报告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研究、发扬南老师的教育思想。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老师的话要听,听了之后要去做。老师经常说“哎呀,我的话都没有人听。”所以他经常感叹教育无用,希望大家不要让老师的话成真。

 

——《恒南书院讲演录》东方出版社

来源:南怀瑾先生敦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