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是中国古代宦官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陪葬帝陵待遇者,历代史学家都称之为“贤宦”。高力士出生于岭南大族,本姓冯,名元一。因家族卷入谋反案,导致阉割入宫。

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高延福的庇护,并被他收为养子,改了高姓。在高延福的引荐下,高力士得以结识李隆基,此后助他铲除武三思、韦后、太平公主势力,最终登上皇位。李隆基一生最信任高力士,甚至说出:“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川蜀,被迫退位,不久去世。高力士得知后悲痛欲绝,竟也呕血去世。唐代宗李豫将他视为长辈,请来潘炎为他撰写墓志铭,书法圣手张少悌书丹,这便是《高力士墓志》的来历。此墓志镌刻于宝应二年(763年),完成后深埋地下,直到1999年才出土,保存完好,一字不缺。

《高力士墓志铭》全称《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整碑为青石质,长113厘米、宽79厘米、厚16厘米,碑文以行楷写就,共45行,满行34字、总计1435字,字迹大小约3厘米。

通过碑文内容可知,高力士不仅忠君爱国,而且人品也非常高尚:“公实勇进,提剑而起。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自是之后,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决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此墓志铭历史价值丰富,书法价值更是不容小觑,西安碑林研究员认为论笔画之精巧、用笔之灵动,《高力士墓志》称得上“唐代最美碑刻”。张少悌为宫廷书法家,精研王羲之笔法,从此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圣教序》《兰亭序》风格。

尖锋入纸,衄挫、调锋,行笔中锋,笔画圆劲潇洒,筋骨劲健,立体感强,似锥画沙。书写过程中提按有致,使转灵活。转折处圆笔为主,韧性十足。结字以纵取势,内擫纵长,有欹侧之势,左右高低不一,上下开合有度,笔画向右上倾斜,庄严而不失灵动。

排版、校对:嘉旭

审核:嘉禾

文章来源于网络文摘(侵删)

相关文章链接:

·徐州大汉楚王墓群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