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陕北石峁史前遗址的发现,若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算起,已经快一个世纪。对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或将是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格局下最亮的那颗启明星。神木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其地理位置在今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带,地貌以黄土梁峁、剥蚀山丘、沙漠滩地为主。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玉器为主的一批文物现世,其中很多精品流散于国内外收藏界。1976年、1981年、1986年、2009年先后有我国考古学家踏足该遗址进行研究考察,相继有成果发表但不成体系,很多问题争讼不休。最近一次系统性的区域考古调查是在2011、2012年,在重点发掘结合前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石峁遗址是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超大型中心聚落,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且在最近一次发掘研究中科学判定了遗址年代、文化背景等信息,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文明格局有重要意义。    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宏伟壮观的史前遗址集群,一方面其特殊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特征能反映出早期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北方畜牧文化和南方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另一方面,用苏秉琦先生所说的“古城”“古国”“国家”三部曲这样的发展规律观之,这样一个超大型聚落与其称之为“古城”毋宁称之为“古国”。显然,石峁遗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聚落属于我国北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史前集团中心,其社会组织结构、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值得研究的物料出土。石峁先民以农、牧业为主,有自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了原始宗教、艺术。与中国史前艺术史有关的,是对石峁壁画的初步研究和骨质口簧的发现。石峁壁画的发现,证明早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峁,已经有了先民审美文化的产生,石峁壁画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数量最多的史前壁画,为研究中国壁画发展史、早期壁画的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如此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条件下,音乐也从未缺席。“石峁口簧”发现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獾子畔地点)上部的“弃置堆积”内,与龙山文化时代晚期的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共存。对于石峁发现的史前乐器口簧已引起考古学界、音乐学界重视,它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和认识中国音乐史的史前史有重要意义,其艺术学、音乐学价值可以是研究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对于这件上古乐器还有很多值得各领域学者共同努力推进研究的课题。关于史前人类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基础之上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研究的范式。那么我们在这样一种知识体系中加入音乐学学科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的题目暗示了来自音乐学、考古学、语言学三个方向的缘聚,本文作者在此之前就发表过一篇关于口簧(口弦)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成果,认为:从历史语言学比较上说,口簧极可能产生于母系的新石器氏族社会,其发明者是生活在中国西北、操极古汉藏语系语言的人群。此结论与中国学者金力院士团队为代表,结合考古学和语言谱系学考查得出的汉藏语系语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结论正相符合。两两结论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历史变迁与人类的迁徙,语言的分布与口簧乐器的分布,有高度重合的历史现象,这一认识,对于我们思考石峁口簧的音乐学意义,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推送,上篇主要介绍口簧(口弦)这一古老乐器的发源、分型和传播,并将“石峁骨簧”拟看做一个原点并列举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类似形制规律的口簧图示,简单探讨了“石峁骨簧传播中心论”的合理性。此外还通过对口簧在不同民族传统音乐中的音列分布特征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一个有关于音响物理学-美学有关的观点。下篇将引入语言学范畴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口簧名称的语言学问题,讨论了汉藏语言表型与口簧的起源与分布。可见,音乐学研究对史前人类活动研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期望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学者更深入的研究。 

石峁初音

——音乐学、考古学与语言学结出的奇葩(上)

摘要:自陕北神木石峁史前遗址发现以来,已经有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发表,石峁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石峁出土的口簧,是目前已知最古史前乐器实物之一,对于认识中国音乐史的史前史、乐器史、文化史,无疑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音乐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拟测石峁口簧的可能使用人群是极古时代北方汉藏语系先民,与其他学科从考古学结论和语言谱系学考察得出的汉藏语系语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结论正相符合,这是跨学科研究才可能结出的学术奇葩。

关键词:石峁;口簧;考古学;历史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20)03-0107-08

收稿日期:2020-01-29

DOI:10. 13812/ j. cnki. cn11-1379/ j. 2020. 03. 012

作者简介:罗艺峰(1947— ),男,汉族,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附言: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多次与对口簧深有研究、田野考察经历丰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范子烨研究员交流,对笔者多有启发,特此感谢!

排版、校对:孟陶
 审核:嘉禾 
(文章转载自《中国音乐》2020|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 第三期 第107-114页(总第163期),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