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南师讲安那般那呼吸法门修法系列文章。)
把肚子练小一点,腰粗了就表示你生命的能量不凝聚了。譬如看到一个年轻朋友肚子很大,爱喝啤酒,他还自称练过气功,我在他肚皮上一抓有两坨肉,这就不好了,因为气不“凝聚”。真正修道也就是“神凝气聚”。
修道要凝神,神光要凝。我这个是贡献你们啊!拿佛教来讲就是法供养,神光不要外露,哪怕你闭着眼睛都不可外露,凝神聚气才可成丹。当你看到各种境界,神就向外驰了,神外驰,才会看到境象,所以初步必须要做到“凝神聚气”。我们修道打坐,如果没有凝神聚气,尽管外表好像入定了,可是从外面看得很清楚,气没有下沉,没有收摄,没有返听,那是没有用的。真到达气住,连原子弹下来都听不见,那才是凝神聚气。
“性”代表知性,一切有觉知的,佛学的名辞“见闻觉知”,能见能听,能知觉能感觉,这个是性。“情”就是我们后天的喜怒哀乐,种种的欲望,种种的需要等等。性情交会就是坎离相交。“木性金情”,在道家的文化,也就是同医学文化有关的,肝脏属木,肺属金。金木怎么相交?我们晓得肝是管人体生产血液的,肺是管呼吸系统吸进氧气的。以中医道理来讲,是气血两样如何调伏,自相交会。气是气,血是血,两个是不同的系统。如果身体后天的气血调和了,肝气宁静了,妄念不生,而且肺气也静止了,呼吸到达心息相依,甚至到气住脉停,此时“木性金情,自相交会,已成伏食之功也”。这样就有真正生命的把握,这个丹药就得到了伏食,吞进去了。功夫做到这一步,转化自己的生命,返老还童祛病延年就有把握了。
【益品书屋】南怀瑾先生《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点击文字即可进入)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太阳代表我们的神光,就是思想、精神、见闻觉知之性,一般也讲灵魂、灵性,道家用太阳来形容。“流珠”就是太阳发的光芒,像宝珠一样向外放射。因为它是向外放射的,始终活泼泼地不肯停留,永远不停放射,凝定不住。我们的神光思想,也像太阳的流光一样,不停地放射、消耗。所以佛家称为“有漏之因”,就漏失了。怎样才能够把神留住,不放射不乱想呢?只有情绪不乱动,才能凝定,才可以结丹。“卒得金华”,“金华”是道家创造的名称,等于一块黄金放光所发出的光彩。刚才讲金代表肺,也代表了气,要想神不散乱,必须把气血凝定。所以佛家天台宗、密宗或者其他的法门,注重先由修气开始,也是有其道理的。
这个神容易跑,要想留住这个神不散乱很难,要“卒得金华”,把这个气凝住,就是所谓息。修到了息,“转而相因”,就是神气两个合一了。正统道家的上乘丹法,老前辈们传道时,写一个“些”字,意思是“此二”。哪两样呢? 道家所谓结丹成道,只有神、气二者。什么是道家的工夫? 什么是结丹?什么又是真到伏食的境界呢?神凝气住就结丹,很简单。其他的什么口诀、花样、六耳不同传、点窍等等,都是下乘丹法,其实只要神凝气住就做到了。只要神凝气住这个基础建立起来,尽管后天的生命老了,一口气没有断,仍是有希望的。神凝气住久了,生命重生,一阳来复。
你懂了这个原理,只要把自己心念平息下来,听其自然,念头一空。念头真空掉,一阳来复,复卦,气就来了。念就是气,气就是念。我们常教训人一句话,你这个小孩不要意气用事啊!这就是道家功夫了,对不对?意就是气,气就是意。所以道讲无火之“炁”,那个不是呼吸了。在佛学里头,那不叫做气,叫做息。拿中国字看看,什么叫做息?你们看看,自心谓之息。中国字都告诉你了,自心谓之息,自己这个心就是。结果拼命坐在那里搞气,还记数字,我今天已经数了三千下了。你数三万下心念也没有息呀! 你真做到心念息下去,神就凝结了,气就聚了,神凝气聚就一阳来复,你还怕什么病?
“真汞一见真铅,才不飞走”,那个爱流动的心念,道家的比喻叫“真汞”。所以刚才我们讲正统道家,只有四个字:神凝气住。现在讲坎离交,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能神凝气住的法则。这个真汞,自性后天的第三重作用——心念,碰到真铅——真正的元气时,一切内外呼吸都宁静,那个就是佛家的真息。所以数息是那个“息”,不是呼吸往来之气,道家的真铅讲的也就是这个。一见真铅,念头不动了。换句话说,当气不动时,人的思想念头也不动,两个结合,就给拉住了。等于两个年轻男女互相看对了,脚就走不动一样,神就被气牵住了。
——《我说参同契》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八个字,后来道家、佛家、儒家没有不引用的。话是借孔子的嘴讲出来,真正是出在《列子》这本书里。修道、求学问、做事业要成功,就是这八个字,这个就叫做八字咒吧!
“用志不分”,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件事情,修道也好,世间法出世法一样,用心专一;专一以后,神、气两个结合就得定了,没有不成功的。“乃凝于神”,道家喜欢用这个“凝”字,佛家喜欢用“定”字,这两个道理是一样的。定是讲原则,凝是讲方法,神跟气两个一凝结拢来就得定。所以道家经常说,修道没有什么奥妙,就是神、气二者凝结而已。不是冻结拢来哦!是温暖地凝结,那就得定了。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凝住,“乃凝于神”,定住以后,就达到了神化的境界,就那么简单。
——《列子臆说》
南怀瑾先生精选书籍: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点击图片,带走好书
排版、校对:嘉灵
审核:嘉禾
(文章转载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公众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