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廖银叶: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其研究领域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科学翻译史。
陈省身先生幼时曾跟随祖母念过《阿弥陀经》和《金刚经》,前者他甚至能全部背诵,他还写过《科学与宗教》一文,我一直没空找到原文拜读。这个童年经历,可能是他学问之所以能超然出尘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可能惯性地认为,佛学与数学是两个矛盾的东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个修行临济宗的前辈说:“真正的功德是提炼自己精纯的智慧,而数学是洞察宇宙规律的语言,是通往彼岸的必经之路”。是的,很难想象这句话居然出自一个佛学修行人之口。
今年暑假,我在B站上跟着费勇老师学习了《金刚经》和《心经》,感觉近40度的酷暑都变得清凉了。真心认为,现在的孩子们都应该像陈省身先生一样,从小就接受佛经的熏陶。《金刚经》能减轻人心痛苦,抚慰生命情感,提供训练我们控制起心动念的具体途径,特别适合当下的人们研读。
在翻译史上,佛学与数学处于同等地位。它们的译介,代表了中国文化两次大规模的向异质文化学习,并借此优化升级自身内在结构。前者佛学的译介,自公元前2年汉译《浮屠经》起,至公元700多年《坛经》原本出现,共跨时约700年。后者数学的译介,则起始于公元1607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至今已跨时400余年,至于数学译介将止于何时,参照佛学译介史,当然是止于中国成为数学强国,走出自己特色道路的那一天。应该用不了300年那么久。
在译者必备素质方面,佛学译者与数学译者也有相通之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文章最后分享隋代佛经翻译家彦琮(557-610)在6世纪提出的译经者必须具备的八项条件,以飨各位看官。
第一,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第二,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招旁人讥笑讨厌。)
第三,筌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博览大小乘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问题。)
第四,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擅长文学,辞能达意。)
第五,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教,不好武断固执。)
第六,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不喜名利,不想出风头。)
第七,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第八,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国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排版、校对:孟陶
审核:嘉禾
文章转载自数学学科翻译史公众号(侵删)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