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艾灸的起源,那实在是太悠久了。《庄子》里面提到过“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孟子》里讲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艾灸的疗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还有了陈艾的用法。我们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自不必说,而汉墓出土的早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古籍《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基本上就是艾灸的专著,这说明早在中医的经络理论还处于没有发展到十二条经脉的初级阶段,灸法就已经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了。

中医认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通过艾叶的特性,大家可以想象得出来,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uò)。”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能力的。

所以,艾灸的首要功能,是温经散寒和行气通络,人体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灸法正是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而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艾灸的其他特性也逐渐浮出水面。艾灸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然后是调节免疫作用,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法介绍

温和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处,距离皮肤1.5—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多用于灸治慢性病和防病保健,临床运用最为广泛。

雀啄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处,上下移动,鸟雀啄米样施灸。

一般灸5分钟左右,此法热力较强,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儿童疾患等。

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旋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3cm,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

一般可灸20—30分钟。

适用于风湿痹证及皮肤病等。

优先推荐以上手持艾条的灸法,使用艾灸盒亦可。

相关阅读:灸法知多少

【益品生活】温灸刮痧罐 | 热熨刮灸  一罐多用

点击图片,带走温灸刮痧罐

推荐穴位

身体调理类

肺俞穴:调节呼吸系统

肺俞穴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丰隆穴:健脾祛湿

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里、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中脘穴:调节肠胃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体质改善类

足三里:改善机体免疫力

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决,一直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

中医认为,人体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艾灸该穴位,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增强抗病能力。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则筋骨强壮,精力充沛。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治痛经

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取穴方法:用仰卧的姿势,四手指并拢,将并拢的手指横放在肚脐下方,肚脐下正中线与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关元穴。

恢复放松类

合谷穴:镇静止痛、治感冒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艾灸合谷穴,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

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膻中穴:活血通络

膻中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调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于个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时加上每个人体质的区别,在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

取穴方法:仰卧平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就是膻中穴,它位于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

家庭实用艾灸指南

1.湿分表和里,如何判断和区分表湿?

答:可从这几个方面判断:头上像裹着湿漉漉毛巾一样;四肢或肌肉酸痛等;四肢酸软;手足自温;口不渴,小便不利,嘴巴淡,晨起手指有点胀,面色黄,腰痛,发热时见身热不扬。

2.艾灸祛湿,为什么建议灸前先捏脊?

答:湿邪较重之人,艾灸时身体可能会有莫名的难受感,艾条可能会被湿气灭掉,而灸前经捏脊后再艾灸,能减轻身体的不适感,加快恢复健康。

3.湿气容易反复,如何做好灸后保养?

答:第一,湿邪之人灸后保养要先忌口如生湿的食物或热性的食物,大约需一周左右。第二,保养要避风寒。第三,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建议早起后做混元一气功法,有助于升发阳气。

你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

1.想要产生灸感,艾灸时烫一点还是温温即可?

答:灸处不烫,即有灸感。灸处如果感到烫,说明艾热没进入到身体,是在“烤肉”。如果温温的,不烫,但皮肤变红,可能出现了烤肉,需将艾条稍稍拉远,重新做手法。如果灸感非常好,有一点红可忽略。

2.“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给我们什么艾灸启示?

答:艾灸想要灸出效果的两个条件:一个是火足,另一个是气到。火足说明灸量要足够,气到则是艾热要转化体内的正气,并到达需要的地方去。

3.艾灸一定要灸准穴位吗?

答:艾灸时不要执着有没有找准穴位,而是在附近找到不灼烫、最舒服的点,定灸即可。

灸感初体验,自灸印堂

1.艾灸印堂,热感可到达头顶、脚底,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艾灸不要轻易换点,最好守住原点灸,给身体提供稳定的艾热,身体吸收艾热后自会将这些能量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2.艾灸时没啥热感,反而越灸越凉,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身体在艾灸时,正气得到补充有能力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时出现无热感,甚至是凉感时,通常代表身体正在排出寒邪。体内有邪气,艾灸时通常都不会一直是温热的感觉。

3.灸着感觉随时要睡着了,还要继续灸吗?

答:这说明身体想要好好修复一下,不想被打扰。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直接灭掉艾条去睡觉。睡个好觉,身心都能得到滋养。

灸感的启示:热灸感和非热灸感

1.如何理解灸感中的扩热、透热以及传热?

答:如灸肚脐时,热感容易由一个点慢慢向四周扩散开来,这种扩散的热感为扩热。灸前面的穴位,透热到后面去了,这是透热。所谓传热,即在灸一个点时,热感从这个点沿着某条线不停向远传传导。

2.灸处不烫,身体出现了痛感,会把身体灸坏吗?

答:不会。艾灸时保证有灸感,身体出现痛感说明正气得到补充后,正邪相争,其程度越激烈,痛感就越强。此时建议一鼓作气,从痛灸到不痛,身体状况会有质的提升。

3.如何面对灸时出现了酸、麻、胀、痛、痒等非热灸感?

答:灸时产生非热灸感,说明体内有多余的风、寒、湿。艾灸补充正气后,正邪相争,会带来这些不舒服感觉。灸时保证有灸感,可凝神静气,保证灸量,才能减少不适感。

疗愈的真相:元神在修复身体

1.艾灸时感到困了,能不能坚持灸下去?

答:自灸时,灸到犯困,最好灭掉艾条去睡觉。此时入睡快,醒来可继续艾灸,不容易犯困,并且精神好,感知力敏锐,能够体会到细微的灸感。而灸到犯困时仍坚持灸,则容易烫伤自己。

2.艾灸时,忍不住哭或骂出来,如何看待这种情绪变化?

答:艾灸时突然哭起来或骂出来等,属情绪宣泄的信号。现代都市人容易压抑自己情绪,不能及时宣泄。而当身体吸收艾的能量后,心神照耀,会将这种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3.艾灸时玩手机、看电视或看书,对艾灸效果有什么影响?

答:艾灸做其他事情,会使得效果大打折扣。灸时需专心致志,感受灸感,体会艾灸出现的调神信号。艾灸它能帮助强大心神,召唤负责疗愈身体的元神来高效修复身体。

自灸和帮别人灸,如何判断有无灸感?

1.被灸者灸处不烫但身体别处发烫,这有无灸感吗?

答:被灸者只是身体别的地方发烫,而不是被灸处发烫,这是有灸感的,只不过是热得发烫的地方,是身体极度需要补充的能量所在而已。

2.艾灸过程中,被灸者四肢无意识抽动,是否继续施灸?

答:小朋友在被灸着熟睡状态下,突然翻身或想抓艾条,这是停灸信号,可停灸。成年人艾灸时,如四肢不受控制抽动几下,多是被灸者体内有风,若抽动没影响灸处,可继续施灸。

3.帮别人施灸时,如何判断是否有灸感?

答:首先,灸处烫不烫是判断有无灸感的根本标准。其次,可观察被灸者灸处皮肤变化、呼吸或睡眠情况;再者,施灸者是否感受到吸力或风寒湿热等感觉,或是否有类似的被灸体验。

艾灸时,灸多长时间该停止?

1.艾灸多长时间应该停止?有没有标准时间?

答:灸量是因人而异的。就好像吃饭一样,每个人吃饭都有饭量大小的不同,艾灸也是一样。如果非要有个判断的标准,可以依据「被灸者的感受」作为弹性判断标准。

2.灸时出现了酸痛、发冷等,还要继续灸吗?

答:当出现酸痒胀痛这类非热灸感时,正是身体内正邪相争的信号,最好不要停灸。建议一直灸到非热灸感消退,转化为热灸感为止,这才代表身体成功驱除实邪。

3.艾灸停灸有哪些判断依据?

答:灸量是因人而异的,初学者刚开始可以为15-20分钟来进行练习,之后的话当:灸到不想灸时,最好停灸;灸到痛、发冷时,最好不要停灸;灸到非热灸感转为热灸感出现,可以停灸。

排病现象

正确认识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

1.灸后反应通常分为哪两大类?

答:以正气虚为主的人,灸后常见嗜睡反应;而体内有邪气、甚至邪实的人,灸后容易出现如排风、排寒、排湿、排热和打嗝及放屁等排出无形邪气的反应,或是排痰、排结石、瘀血等有形邪实等。

2.灸后出现怕冷、出汗或拉水样大便等,会把身体灸坏吗?

答:灸后出现这种反应,多为排寒或排湿的排病现象,不妨坚持守着原穴灸,一鼓作气把邪气排出体外。

3.灸后症状加重,如何判断身体好转还是向坏?

答:首先可以先看有没有兼证。如灸后鼻涕增加,症状单一,没有其他兼证,可能为排病反应;其次,观察身体基本面,如排病后胃口、精神、二便等有改善,很可能是排病反应。综合看来,排病时会加重如山倒,而排干净后症状会消失无影踪,身体会很轻松舒服。

【益品生活】湖北蕲春艾条艾灸柱 居家熏艾条艾柱

点击图片,带走艾条

编辑、校对:嘉灵
 审核:嘉禾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