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秦汉之前,古玺印多为铜制,故属于青铜文化的一个旁系分支,也是文物收藏的一个重要的品类。封泥是古代使用玺印的遗蜕,是古人封缄简牍、物品的遗迹,比玺印更难存世,弥足珍贵,艺术价值很高。青铜玺印和封泥一脉相承,学习研究封泥,对我们研究、收藏、鉴定青铜玺印,了解深化当时官印制度和玺印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青铜文化研究》以弘扬祖国传统青铜文化,开展青铜学术研究,提高青铜鉴赏水平为己任,自创办7年以来备受学界瞩目、藏界厚爱。本期推出著名文博专家陈根远先生的《发现秦封泥》,作为第一次刊发青铜属性以外的文章,是非常有益的学术交流,以飨读者。

陈根远,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主要从事玺印、瓦当、碑帖、铜镜等文物艺术研究与鉴定。著有《陈根远说印章》《瓦当留真》《中国碑帖真伪鉴別》等图书三十种及专业文章百余篇。现任终南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陕西省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近年走入西安的古玩市场,常见三三两两的小泥片,对印章有兴趣的人知道这叫封泥,是距今3000年至1500多年之间印章使用的遗蜕。但实际上,这些地摊上的封泥可以说全是赝品。何以前些年无人得见的封泥(包括赝品),近年突然变得常见起来了呢?原来这都缘于1995年以来西安北郊相家巷的几次大规模的秦封泥出土,让我们从头细说。封泥对今天人们来讲已相当陌生,而它实际上是1500年前人们使用印的实物遗痕,是古人用印抑泥,封缄简牍、物品等的遗迹。封泥是隋以前印章使用的最主要方法,流行近两千年。隋代以后,印章的使用才普遍如今日这般活红印色钤于纸上。所以以印章的使用方法来分,3000多年的中国印章史又可分为封泥时代和钤朱时代两大阶段。北朝晚期至隋纸张代替简牍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化传播中的普遍使用,是导致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原发动因。 

封泥示意图

 

尚未启封的佉卢文木牍上的封泥,所缚麻绳被称为“缄”。

(图源:都市消费晨报)

 封泥的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如《周礼》、《左传》中关于“玺之”“玺书”等几处记载。但它的实物发现是近二百年的事。清道光二年(1822),四川农民挖山药时发现一批封泥,约百余。其中若干为当时著名学者龚自珍所得。吴荣光也得到6枚,1842年,他将其摹入《筠清馆金石》中,这是对封泥的最早著录。但时人并不明其用,误以为“汉世印范子”。后刘喜海根据《后汉书·百官志》守宫令下本注“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最早为封泥正名,并于咸丰二年(1852)《长安获古编》摹入西安所得“东郡太守章”、“同心国丞”等封泥30枚。对封泥使用的系统透彻研究始于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简牍检署考》。1913年,他帮助罗振玉辑成《齐鲁封泥集存》,并序之日:“封泥与古玺印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玺印为尤多,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对封泥的功用及价值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从此对封泥的编订与考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汉居延右尉封泥。为公文保密,在简册系绳的绳结上用泥封闭,加盖印章。

此封泥以松木制成凹槽,缠有6道麻绳,使用红褐色特制封泥。

(图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网)

 依古制,官吏去官,须将原官印上交销毁。故存世古官印绝大多数是为殉葬而仿制的明器。所以封泥作为官方郑重颁发或私家日常使用印章的遗蜕,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众多的封泥可补存世古官印之不足。正是由于古官印多为模拟实用印的明器,其制作多逊于原印,故封泥的艺术性极高,其特殊的载体(泥)与使用特征(不规则的边),使其更呈现出纯朴虚和、真气弥漫、浑穆自然的神韵。封泥艺术滋养了吴昌硕等一代篆刻大师。  

封泥比铜印更难保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1994年孙慰祖先生编订《古封泥集成》时统计“存世封泥总数约三千余方”,这仅约为同期存世古印实物的十分之一。其中战国六国封泥只有二十几枚,而公认的秦封泥也不过如此。1996年10月,笔者至北京图书馆查找封泥资料,顺访京华著名收藏家路东之先生,路先生告诉笔者:一年前,他斥资购藏一批陕西出土秦封泥约千枚,并慨然出其珍品共赏。屏气观摹着这批越两千年而得幸存的秦封泥,令人百感交集:我们对秦封泥的认识竟因这世纪末的慷慨馈赠而猛増了一百倍啊!两月后,秦封泥的发现与研讨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召开。刚揭开1997年的崭新日历,西安中国书法博物馆馆长傅嘉仪告知,该馆经过努力,从西安某收藏家处购藏秦封泥600余,并找到了秦封泥的准确出土地——西安北郊相家巷村。接着,西安文物局考古队队长程林泉兄带领他的考古队在相家巷开始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针对封泥的科学发掘。目前,路东之先生的秦封泥已陈列于他私人创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中,系统的资料经周晓陆教授整理成《秦封泥集》一书并由三秦出版社出版。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汉城考古队又在相家巷掘获325枚100多种秦封泥。

 

 

秦“右丞相印”封泥。此封泥或为代表秦代“三公九卿”最高级别的孤品官印,包括李斯在内的多位秦丞相都可能使用过这枚印章。直径2.5cm,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图源官网。

 

 

“左丞相印”封泥及背面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 

(图源:官网)

 

从1995年夏起,西安北郊陆续发现的总数约四千的秦封泥是封泥自清代道咸为世人识得一个半世纪以来,封泥发现史上空前之举,在秦汉历史考古学界引起极大震动。如此之多的。秦封泥出土地究竟为秦时何地,成为学者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根据史料分析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相家巷出土秦封泥当是秦王在甘泉宫批阅公文(简牍)的遗物。

秦始皇是古代罕见的集独裁与勤勉于一身的皇帝。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要看120斤重的公文(竹简),要两个人オ能抬动。所以,在他的办公厅附近的垃圾坑中发现大量的封泥(相当于今天的废信封和邮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释文:都水丞印 

路氏梦斋所藏千枚封泥去其重复者凡150余种,其中涉及中央职官约120种。三公九卿是秦朝对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大贡献。《汉书·百官志》所记秦中央职官约76%以上可以在这批封泥中得到印证。其中几方丞相封泥是除西汉“皇帝信玺”外最高级别的古代封泥。

 

 

 

 释文:高章宦丞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畸形产物,封建皇后嫔妃手下的官吏侍者用“阉人”是大家很熟悉的。前面提到秦王嬴政的母亲有一个情人叫嫪毐(音涝矮)。当初因为不是人不能“侍奉”王太后,这着实使王太后费了一番脑筋。她先把嫪毐的胡子眉毛一齐拔掉,使之看上去像个闹人。然后再买通主管阉割宦官的官,终于使情人投入自己的怀抱。国王之母要找一个情人竟如此之难,秦宮禁之严可见一斑。这批封泥资料中有大量关于宦官制度的资料,其中“中厩”“中厩丞印”“私府丞印”等反映皇后宫官系统的宦官机构及名称已见于文献。“中羞府印”(买粮、买菜主管皇后宫膳原料的官员用印)、“中羞丞印”“北宫私丞”等宦官机构及职官名称则未之尝闻。这无疑都丰富了我们对皇后宮官系统宦官机构的认识。

 

 

 

上至下依次为:宦者丞印、中羞丞印、中厩丞印

 

 

 

上至下依次为:都船丞印、橘印、郡左邸印

 这批封泥对秦郡县制研究也很有帮助。如从“上郡侯丞”等封泥看,秦代所封之列侯不但有向汉代那样食县的(侯国),而且还有食“郡”的。这批封泥中所见秦县40个,其中9个为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阙。这批封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种类,如“麋圈”。秦时在皇家苑囿上林苑中有许多兽圈,放生各种珍禽异兽供皇帝狩猎观赏。麋圈是兽圈中专门放麋鹿的动物园,史载秦始皇时曾一度想扩大这个动物圏。有一个名叫旃的侏儒倡优(滑稽演员)对秦始皇说:“陛下应在圈中多放一些动物,等敌人从东方入侵,我们让麋鹿用角顶敌人就够了。”秦始皇知道他是在向自己提意见,遂放弃了劳民伤财的扩建计划。“麋圈”封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动物园园长的印蜕。 

这些版别各异的“笃”字封泥是商贸过程中诚信的标志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官网

 

目前西安北郊出土的四千秦封泥虽然只有部分发表,但已使学界振奋不已。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称赞这次世纪未的秦封泥大发现是“不亚于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是“秦汉历史、考古工作者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收获”。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也感叹:“这是秦汉历史学、考古以及中国古代职官、地理研究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极重大发现,其中大量问题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好好消化、研究。”从印学本身讲,这批封泥年代明确,除少数可以上溯至战国晚期外,绝大部分为秦朝遗物,没有汉代遗蜕。它对我们深化对秦印的认识极有帮助。

 

 

来源:青铜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