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元典种子计划
(今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根据经典与传记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刚生下来,便具有与众不同的禀赋。因为过去多生累劫的修持,才有这一生出生时的各种瑞相。他抛弃了王位,又出家求道十二年。大家要注意这“十二年”,因为很容易把它忽略过去。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释迦牟尼佛修持的十二年来讲。当时印度的宗教,有各...
最近我有幸见到了偶像:美国已经85岁的Lee Hood教授。他的头衔实在太多,是系统生物学领域奠基人之一,是美国的四院院士,还是一位创办了17家生物技术公司的探索者。但真正见面对话,我最惊讶的却是他的状态:实在太不像85岁的人了!精神饱满,耳聪目明,反应迅速,还带着天然的幽默。据说,今年85岁的他,...
 《论语别裁》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是孔子所说祭祀祖宗和祈祷时心仪的原则,当我们祭祖宗的时候要以“如在”目前相对的诚心,犹如祖宗尚在面前一样的诚敬。假使是祭神,神就在此。要表里如一,才是肃斋庄敬的道理。所以他又说:“吾不与祭,如不祭。”假使说我因为没有时间,没有亲自参与这个...
来源:康思维科学研究院寿命有多长世界有多大生命是什么我想做什么​随着量子卫星上天,我们不禁思考,现代物理走到多远了?当代科技最前沿发现了什么?我们的世界观,因为几个最新的科学,竟然全被颠覆了!小编在全网搜索了,觉得这篇短文是我读到过的最好的,也最易理解的科普文章,作者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毕业的高材生...
“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注意哦!道家、佛家一样,我们人的这个念头、思想从哪里来?人一醒过来,眼睛还没有张开,思想就来了。这个思想念头从哪里来?所以这里告诉你,“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就像禅宗祖师问人,你父母没有生你以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不是指我们的父母,是说我们这个生命最初最初的,就像是问...
现在我们讨论《孟子》最后一章《尽心》,这是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孔孟心传,是构成中国文化中心思想之一。这一贯的中心思想,绝对是中国的,是远从五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丝毫外来的学说思想成份。所以后世特别提出,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历史上有根据的记载,是在《尚...
比较而言,礼之外面像是等级的,其实却是平等的。法之外面像是平等的,其实则是等级的。礼是导人走向自由的,而法则是束缚限制人的行为的。礼是一种社会性的,而法则是一种政治性的。礼是由社会上推之于政府的,而法则是由政府而下行之于社会的。无论如何,礼必然承认有对方,而且其对对方又多少必有一些敬意的。法则只论法...
(南师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录音文字:民国七十三年(1984年)以后国家民族的大运转化的时期,以后的演变很难讲。但是我们要了解,无论大陆、台湾,我们今天关起门来说,世界上的白种人、黄种人,包括苏联、美国,最高的决策是犹太人。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制度等都是它制造的。犹太人认为,只有他们才是...
图片: 《墨西哥外星人》 新华社 近日,世界各地屡有UFO事件报导,再次引起大众关于外星人的广泛热议。浩瀚世界,除了地球人类的存在,其他外星球是否也同样存在生命?传统文化曾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宇宙观?今日文章,跟随南师一起去探秘。01 大千世界,浩瀚无穷研究中国的上古史,把神话配合每一个宗教来研究,会...
“尊师重道”,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性,无论中外都是一样,只有礼仪形式上的不同,并无精神上的差别。但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师道”的尊严,“尊师重道”的精神和礼仪上的风气,俨然已与“君道”互相对峙,构成“政”、“教”互助的特质。只要读过历史(不是现在学校里的历史课本),懂得中国文化史的人,都是了然...
又是新的一年,愿你思维、探索、构建起自己的一套独立系统,掌握一些核心原则,向下扎根以抵御种种逆境退缘,持续进化以接纳种种无常变化。今日文章,从《学习之道》七个主题中分别摘选一段重要的南师教诲,以供参考。01.无为人的修养,是要恢复到“赤子之心”的境界。 人的修养,是要恢复到“赤子之心”的境界,要怎样...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古代汉族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
学佛首先注重修“行”。就是“行门”的功德,自己的功德是不是够,是大家首先要检讨的。一般学佛的人,因为自己功德行愿不够,所以用功不会有进步,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一般所谓用功不上路,光想在工夫上求,是求不到的。“行”的功德没有实践,大家为己的心思多,为别人的心思太少了。所以,如果这样能够成佛,实无天理...
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大概很少听过《中庸》这本书了,如果是中年以上,五六十岁的人,有些一提到《中庸》,还会拿来当笑料,甚之,还很感慨地说:中国人就是被《中庸》所误,百年来弄得国家民族吃尽了苦头。但你如果向他请教什么是《中庸》,他又说不出具体的道理了,因为他们也没有好好读过《中庸》,更...
中国人极重社会风气,善风良俗,可以数千年不变,如敬老尊贤。古代井田制度,年老归田即成无业。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不仅家人侍养,亦获乡里邦国人之崇敬,所以高寿为人生一大幸福。而老年人慈祥安和之心情,无形中亦于社会一大影响,乐生之情,油然而生。人群中必有才智俊秀异人,纵非大圣大贤,即乡里之贤,必受乡...
作者简介:郑永年教授1962年生,浙江余姚人,汉族。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
“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世尊于无漏方便中,先说三摩地,后说解脱。由三摩地善成满力,于诸烦恼心永解脱故。于有漏方便中,先说解脱,后说三摩地,由证方便究竟作意果烦恼断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或有俱时说三摩地及与解脱,谓即于此方便究竟作意,及余无间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与彼解脱俱时有故。”这一...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孔子说,学了《易经》以后,你就可以“通天下之志”,也等于佛家讲的神通,别人心里想的什么事情,你都知道。“通天下之志”是《易经》的境界,所有一切人的心态、动念、万物的动态等,通了《易经》便都知道了。“以定天下之业”,要想成大功、立大业,非懂《易经》不可,不...
忆管平湖文|郭宝昌一九五八年,中华大地刮起了“大跃进”之风,那年初夏,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一场音乐晚会,其中有个节目是古琴合奏,八位女士,八张古琴,演奏了当时最流行的主流歌曲《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做梦也没想到,这几千年的老古董也被时代“跃进”了一下子,把这当年的主流歌曲谱成古琴曲的,是查阜西先生...